四川的桀骜不驯,就在这片高原
丨川西,一片人们对它爱恨交加的高原丨
▲ 高尔寺山 摄影 / 姜曦
- 风物君语 -
川西高原是块桀骜不驯的地方
它比东边的四川盆地平均高了 3000 多米
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上
人类对川西野性的理解是不同的
在千万年的时间坐标里
川西是极致的美景
但如果把比例尺放大
桀骜不驯的川西也给人们带来苦难
川西是四川野性的一面
人类对它爱恨交加
▼
十年前汶川 8.0 级的大地震,让几乎所有人记住了汶川。
立在北川的那座 5.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提醒人们,“天府之国”也不是个一劳永逸的地方,在它的后面还有一片桀骜不驯的高原。
▲ 上图为2008年5月27日,汶川地震后的北川县。下图为2018年4月24日,重建后的北川县。图 / 视觉中国
平静时,它是桃源。躁动时,它带来灾难。
因为川西,四川总躁动不安
因为川西高原,四川这方地界上关于大地震的记忆从来没有消失过。
▲ 图为公元前2300 年到 2007 年中国历史上地震达到 5 级以上的区域分布。图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55 年 7.5 级康定折多塘大地震、1973 年 7.9 级甘孜炉霍大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连续两次 7 级以上强震、2008 年汶川大地震,8.0 级、2013 年雅安芦山县 7.0 级、2017 年九寨沟地震,7.0 级。
川西频发的地震,总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个不安分的地方。
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
概括到行政区上,它是今天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它们是与青海、甘肃、西藏交界的高原地区。总面积 23.6 万平方米,几乎占到了整个四川一半的面积。
这个地方承包了四川境内八成的躁动难安。
▲ 贡嘎山是 数千万年前造山运动中的集大成者,它海拔超过 7000 米,是川内的蜀山之王。 摄影 / 姜曦
5000 万年前,当印度板块向北撞上欧亚板块时,板块之间的冲击力造就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四川西部的横断山脉也在这场造山运动中隆起,它成就了今天的川西高原。
▲ 贡嘎山是整个川西地质运动的缩影,图为贡嘎山乡玉龙西村泉华滩。 摄影 / 姜曦
青藏高原东侧持续往东南方运动,使得它与成都平原接壤处发生挤压,地壳断裂,形成诸多断层。这些断层在川西高原呈 Y 字形。10 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其中的一条龙门山断裂带上。
▲ 今天从成都坐飞机起飞去其他地方,天气好的时候你总能看见一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那多半就是贡嘎山了。 摄影 / 韦宗宇
处在断裂带沿线上的地质运动从来没有消停过。汶川北边不到 100 公里的地方有个著名的堰塞湖,当地人叫它“叠溪海子”。
那是 1933 年茂县 7.5 级大地震形成的。“整个镇子一瞬间就没有了。”当地人总这么形容这个湖的来历。85 年前发生的那场大地震,让当时的位于岷江东岸台地上的叠溪城只剩下了东城门和少数遗迹。地震发生时,台地下陷,城中的数千人全部被卷进了地下。
这三个枢纽,串起了川西的桀骜不驯
▲ 大的相对高差造就了川西多元的景观。 摄影 / 赵高翔
剧烈的地层运动,另一边造就的是极致的景观。但这是从千万年的时间维度上得出的结论。
▲ 挤在成都的人群中,有部分心里挂着另一半四川——川西高原的山山水水。 摄影 / 李珩
成都
登上川西大门的入口,
更是一座游客集散地
如今的四川早就变成了旅游大省,旅游收入对 GDP 贡献率超过了 15%。
全省旅游收入最多的是成都,这座 2017 年被媒体评为旅游竞争力全国排名第 6 的城市。吸引外来者的不止它悠闲的生活节奏。
这座城市的汽车客运站里,总挤着背包客的身影,他们背上过人高的登山包里塞的是对于那种大山大河的向往。
成都,刚好位于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线不远处的平原上。它的西边就是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界山,邛崃山脉。这是座现代中透着野性的城市。
☞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
▲ 这是某个清晨摄影师在成都拍到的贡嘎山,由于篇幅原因此处仅能放进来一部分。如果你想看全貌,请移步摄影师微博 @丘寒 看全貌。
它的野性会在某个夏日的清晨,透过天际线那道若隐若现的贡嘎山轮廓,显露出来。
从成都往西发散就是四条国道,它把川东和川西连在了一起。
从成都北上,213 和 317 国道是重合在一起的,它们在汶川分家。
10 年前,电视新闻里滚动播报的地名,都江堰、汶川、北川、青川、江油……就分布在这条既是 317 又是 213 的国道上。
▲ 车驶离都江堰,就算彻底出了我们熟悉的成都。山变得越来越高,路变得更加狭窄曲折。公路另一侧的岷江变得更湍急而躁动。图实为卡子拉山沿途。 摄影 / 赵高翔
汶川
出川通甘路上第一个十字路口
过了都江堰的路,感觉就变了。汶川有着跟都江堰迥异的性格,住在这里的人里三分之一来自羌族,汶川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的县城之一。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上的“川西锁钥”,这里还有两成是藏族人及少数回族人。他们生活在这座通道上的县城,过着自己的生活。
▲ 羌族人口最多的不在汶川,而在汶川北边的茂县,那里九成以上的人是羌族。以上两张图摄影 / 高屯子
车一路开上汶川的地界,外地人就能体会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四川。沿途会看到零星的牦牛,那是为了吸引游客下车拍照的一门小生意。苹果树、樱桃树在车窗上像幻灯片一样闪过,路边零星地坐着小贩,卖着这些高原山地上长出的水果。
▲ 贯穿川西的道路上,也是个文化交融的地带。 摄影 / 韦宗宇
只是旅行的话,很多人会忽略汶川,它只是去往目的地中间的一个中转补给站。2008 年之后,汶川承载了人们对于灾难的记忆。它提醒着人们川西这片高山深谷不只诗和远方,它也是桀骜难驯的土地。
过了汶川这个十字路口,一路向北进甘肃。那里沿途有四川最著名的高原景区九寨沟、黄龙。
▲ 清晨在黄河九曲第一湾处看日出是今天游客们在那里的一种消费方式。 摄影 / 一舟
黄河在川西北拐了第一道弯,被称为中国最美湿地的若尔盖湿地也在入甘的路上。
▲ 若尔盖草原。 摄影 / 姜曦
▲ 越往西北走,地势起伏越小,那里是川西高原上最广阔平坦的一片高原。摄影 / 姜曦
过了汶川,如果不北上,西行就是进藏的 317 国道。那是条被驴友们称作“遗落的人间天路”的公路。
名气虽比不上临近的 318 景观大道,路也不如 318 好走,但沿途经过的人情和景观却不比 318 少。红叶有名的毕棚沟、蜀山之母四姑娘山、丹巴碉楼、“西天瑶池”新路海、川藏第一险雀儿山沿着这条道展开。
▲ 被称为蜀山之母的四姑娘山,在 317 国道不远处。摄影 / 韦宗宇
阿坝小金县内的四姑娘山,本就是四座山,属于邛崃山脉。与蜀山之王遥遥相望,因其中一座幺姑娘山海拔 6250 米,高度仅次于贡嘎山,因此它有了蜀山之母的名号。
▲ 藏在四姑娘山身后的毕棚沟。 摄影 / 赵高翔
这处位于四姑娘山北面的山谷。冬寒夏凉,植被茂盛,垂直分布带明显。绿树红叶、青湖白雪,衬在四姑娘山身后,成了它们的裙摆。
▲ 道孚,317 沿线,县内有国内少有的垭拉红杉和数十种珍稀动物。摄影 / 韦宗宇
▲ 理县桃坪羌寨。 摄影 / 赵高翔
▲ 丹巴,中国古碉楼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摄影 / 韦宗宇
▲ 雀儿山,入川第一险,翻过它便到了西藏。 摄影 / 熊可
从汶川分叉出来的两条路,走向数百年来就没有太大的变动过。它早期的雏形是茶马古道上川藏道的一部分。时间流逝,从这些路上走过的工具,从马变成了汽车。
原来北上如甘肃的“松茂道”基本成了今天 213 国道重合,南路入藏的“黎碉道”融入了今天 317 国道的一部分。
▲ 二郎山,川藏线西行入藏必然翻过的一座界山。如今过二郎山已经不用走盘山公路翻山越岭了。人们修了条 8596 米的隧道穿山而过。即便在洞内看不到风景,在黑暗的隧道里你仍旧能感到陡升的海拔。那是一种伴着耳鸣和鼻塞的体验。摄影 / 熊可
四川是个嵌在中原文化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带,进入藏、滇地区都离不开川西高原上的这些通道。
雅安
浓缩着整个四川的闲适安逸和俊朗山川
雅安是这些通道上重要性仅次于成都的一个节点。当我们抹去地图上所有的信息,只留下公路网络,雅安在交通上的重要性不亚于四川的省会成都。这个狭长形的城市已经透露了这座城市的通道意义。
从雅安往西就是著名的景观大道 318 国道。
▲ 海螺沟,一个近观贡嘎山的地方。 摄影 / 姜曦
▲ 蜀山之王的名头让它周围的冰川深谷也出了名,图为子梅垭口,一个近距离观看贡噶山的优选项。 摄影 / 姜曦
▲ 雅拉雪山,康巴藏区的神山,位于康定、丹巴、道孚交界处,西行入藏的道路总会遇到它。 摄影 / 韦宗宇
▲ 康定新都桥去往理塘沿线的风景。 摄影 / 赵高翔
雅安往西,沿 318 国道经过的重镇都是曾经茶马古道上留下的遗产。理塘、巴塘、道孚、炉霍等地方,清代时因为茶道的繁荣,才跟着一起兴旺起来。曾经的商业镇集,今天也是游人趋之若鹜的地方。
▲ 生活在这个高寒地带的多是藏、羌等少数民族。 摄影 / 韦宗宇
▲ 稻城智慧海。 摄影 / 鸡蛋壳
稻城,在“秘境”还没被滥用的时候,它就是秘境。通往秘境的路途并不容易。去稻城的路途遥远,得从理塘下 318 国道一路往南开 2 个多小时才有机会一窥它的面貌。
▲ 高原深山里的四季总有说不出的静谧,图为海子山姊妹湖的夏冬两季。 摄影 / 依次为夏琼、姜曦
理塘、巴塘之间的海子山是个湖泊密集出现的地方。在川西高原这片地方,冰川、冰碛刨蚀形成的湖泊到处都是,但海子山地区尤其多,在这片 3000 多平米的地方,湖泊数量达到了 1145 个。
它成了今天青藏高原上最典型的古冰体遗迹。
▲ 川滇藏交界处的措普沟。 摄影 / 赵高翔
雅安往南便是进入云南的 108 国道。
▲ 今天的雅西高速架在山川之间,它穿越了时光,成了现代人与远古躁动地层之间一种和睦相处的方式。摄影 / 姜曦
从雅安往南的路景观就变得不同。越往南越是暖湿的河谷,那里是不同于雪峰的另一种风情。
▲ 跨越了川滇的泸沽湖,今天已是著名的景点,那里是不同于高寒的风光。 摄影 / 熊可
▲ 川西南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被评为“一处没有人知道的仙境圣地”。摄影 / 姜曦
川西的公路险峻,在没有隧道的年代,川西高原上盘山公路组成了那里风景的一部分,那是人类无法征服川西高原的注脚。如今越来越多的隧道、铁路修通后,通往出川的路变得容易了许多。
▲ 金川峡谷。 摄影 / 一舟
川西的山川大河,放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它是桀骜不驯的川西留给人类的礼物。
它让四川就像一块琥珀,嵌在中国版图的西南角,它聚集了中国高原与平原的景观,也交融了汉藏羌彝等多民族的文化。
这份野性,却包容了多民族的文化
野性难驯的川西高原虽然气候环境恶劣,但这高山深谷,天路草原也存着人的纯真。那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四川人大多聚居在川东的盆地上。而占据大半个四川的川西高原,却是个人口并不稠密的区域。
但那里却杂居着汉族、彝族、羌族、藏族、苗族等 15 个民族。它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省份,除了西藏,四川是全国第二大藏民聚居的地方。
▲ 除了汉族人,四川彝族人最多,他们占到了整个四川人口比例的近 3 成。 图 / 视觉中国
▲ 藏族占到了四川省内 23% 以上的的人口。 摄影 / 姜曦
▲ 羌族人,他们生活在川西的高山之中。 摄影 / 韦宗宇
在更广的时空观里,活跃的地壳运动塑造的山川河流,也塑造了那里的文化。
伴随着区域构造的运动,以及冰期与间冰期的循环,川西高原上形成了岷江、大渡河、雅砻江等一系列峡谷中南北走向的大河。它们与褶皱山脉一起组成高山深谷的地貌。耸入云端的雪山与深切的河谷形成巨大的高差,带来丰富的垂直分布带。反映在人文上的结果就是,这片相对高差明显的区域上反倒成了多民族杂居的地方。
▲ 摄影 / 韦宗宇
▲ 摄影 / 韦宗宇
▲ 茶,不仅川东的汉族人喜欢,川西高原上的藏民生活中也离不开茶。他们有句谚语说“汉家饭饱腹,藏家茶饱肚。”高原的藏区爱茶,川东产茶,于是贯穿川西的茶马古道成了今天东西交往的道路轮廓。 摄影 / 韦宗宇
在川内最高峰的贡嘎山上,垂直自然带就有 8 个。而在九寨沟所在的岷江上游流域,由于其北段海拔高,气候高寒多雪,藏族成了那里的主人。而到了其南段海拔相对较低,且气候相对暖和多雨,这里成了羌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茂县、松潘、汶川等地住着大批羌民。
▲ 摄影 / 韦宗宇
▲ 深山里的羌族保留着自己的信仰,他们信奉自己的天神“阿爸”。 摄影 / 韦宗宇
上个世纪费孝通给这块川、滇、藏交界地带下了个定义——藏彝走廊。这条“走廊”上的怒江、澜沧江、岷江等 6 条大河自北向南流过,其中三分之二的河流流经四川。
这些河谷成了天然的通道,通道上有高山上的羌族、高原上的藏族、河谷里的彝族,还有南下的回族和北上的纳西族……他们世世代代走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构成了四川开放多元的另一半。
有了他们才有了茶马古道、藏彝走廊上的故事。
▲ 川西北高原上的亚青寺,是与色达佛学院齐名的大型修学地。 摄影 / 姜曦
大地震是这片土地上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痕。当地壳安静时,它是美丽四川,地壳活跃时,它是难以驯服的自然。
没有川西的四川是不完整的。四川就踩在这个一动一静的天平上,写了数千年的历史。
文丨逸骁
图编丨鲸鱼
制图丨Q年
— 点击下方图片,去别的地方看看!—
🕗
风 物 精 选
文化地理
物产美食
匠人手艺
✍️
|新 媒 体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作者”,获取相关信息
投稿邮箱:editor@didaofengwu.cn
👀
|工 作 机 会|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招聘”,获取相关信息